日前,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法宣办、省司法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下发《关于培育建设法治文化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部署推动各地培育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形制、主题文化鲜明、法治氛围浓厚,集文化阵地、产品研发、传播推广、法治实践于一体的法治特色集聚区。
内涵目标
到2020年底,江苏省各设区市建成不少于1个法治文化特色小镇。
到2025年底,江苏省法治文化特色小镇空间布局功能进一步优化、崇德尚法氛围进一步浓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服务城乡基层治理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意见》按照江苏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遵循建设规律,着眼精准实效,指导各地重点实施“五大任务”。
推动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精品区。推进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等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推动法治文化元素向“报、屏、廊、亭、墙、栏、堂、场、园、角”等延伸拓展, 挖掘融合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道德文化、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做到“一小镇一主题”“一小镇一特色”,实现法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乡风文明的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推动打造法治文化产品研发区。加强与文化和旅游、专业院校、影视公司等部门的联动合作,汇聚由文艺工作者、书画爱好者、民间艺人等传统文化艺术传承者组成的专兼职法治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法治文化融入本地各类节、展、游、艺,展示特色产业和法治文化的更多更优融合成果,小镇每年创作不少于3个精品力作。
推动打造法治文化活动特色区。依托重大节庆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法治文化巡演、法律知识竞赛等法治文化活动,征集展览法治书画、法治漫画、法治微电影等法治文化作品,组织开展法治文化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小镇培育1-2个法治文化志愿服务团体,每年至少举办2场(次)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推动打造法治文化传播示范区。注重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户外媒体公益普法宣传每年不少于全部播放时间的20%,实施“互联网+法治文化”行动,引导镇内每个家庭有不少于1人加入“法润民生微信群”,提升法治文化惠民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推动打造法治文化实践样板区。将培育法治文化特色小镇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业治理相融合,增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质效。
《意见》要求各地将培育法治文化特色小镇作为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纳入普法年度重点工作监测和“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报告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资源,培育示范典型,强化督查指导,努力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在江苏省掀起法治文化建设新高潮。
江苏是最早系统性探索法治文化建设的省份。早在2011年省委省政府两办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目前,全省建成各类法治文化阵地1.3万余个,创作法治文化作品6万余部,每年组织法治文化活动2.5万多场次。
《意见》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形成法治文化示范点、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法治文化特色小镇“三大建设”融合促进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实现“法治文化新高地”的任务目标,进一步打响江苏法治文化建设的全国品牌。